策划主题:
2023年“光之视角”从诗艺品评专著《二十四诗品》集思涵养,汲取绚丽、洗练、实境、冲淡、流动五种古典美学意境,从典籍文本中提炼出浪漫、凝神、修身、疗愈、欢聚五种光应用的具象场境,进而从光照情绪和色温心理的角度传达出人生境遇杂陈,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感悟,为观众呈现出一场“5-品味”的沐光之行、心悟之旅。
从灯到光,从外观到内观,从物态器用到感兴意会的艺术创作,正如光一般,自由、变化、赋予和直抵人心的温暖与明亮。
策展人梁道泓老师访谈
Q1: 贯穿本次展览的核心设计逻辑是什么?有哪些指导原则?您希望带给观众怎样的、不同的体验?
包括家居界在内, “美学”或“生活美学”已经被无休止的挂在嘴边。许多家居品牌的门店都叫做“XX生活美学馆”。本次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暨深圳家具展毫无例外的也一定会出现许多非常精致优雅的,设计手法高超的范例式生活场景。
这样的场景是美的,只是这种美,过于清晰,指向性和路径过于单一。从相对广义的角度来说,美学,不仅仅只有“好看”“漂亮”这一类的本能型感受维度。如果观众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无法施展,美学的意义就会停滞不前。
光之视角效果图
既蕴含主体观点,又能引发客体能动性,虚实之间,做有“回响”的展览,是我更倾向的策展方向。适度弱化灯具自身造型、材质、色彩等元素,把光作为一个核心元素抽象出来,与内在情绪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一个个具有独立情感的小空间。
光还自带文化属性,是无声的、跨国界的普世语言,希望、生命、正义、未来都是它的语义。观众们在参观完光·生活展之后,可能会产生疑问,会有不同的见解,在我看来这些反馈,都比只有“哇,好美啊”要更有意义。
Q2: 5-品味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以光为媒体,传递不同的情感体验,请您谈谈关于该主题的初衷和想法?
5-品味,是一个浓缩了的主题,希望它像被烘焙过的咖啡豆,可以品味出不同层次的味道。
基底来源于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一本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主办方从中选择了“绮丽、洗练、实境、冲淡、流动”5个限定命题,来呈现5个有关光的应用场景。中国古代诗品崇尚“文有尽而意无穷”的蕴藉意境,用一套耳熟能详的意象“明月”“杨柳”“金樽”……输出多重潜文本。
那么我又从这些广袤的意境中,提取了较为明确的第二重风格指向,“浪漫、凝神、修身、疗愈、欢聚”来界定空间的风格指向。继而考虑到会展环境和观展人群的特性,进一步具象化为人人都可以感同身受的味觉反应“酸甜苦辣咸”。从最直接五官通感来切入,通过环境色彩和光照氛围,影响观众情绪,触发生活联想,从而一层层回溯至抽象的美学命题。
Q3: 您致力于艺术展览多年,您希望透过这些展览对于当下和行业有哪些意义和思考?
站在艺术的角度,保持与行业技术环节的密切关联,保持与当下各路潮流间一定距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保持内心稳定的节奏,对我来说更重要。
坪山造物-2021
Q4: 设计赋予空间情感,作为一名策展人,您认为如何才能讲好创意的故事,打造一个引起情感共鸣的空间?
创意基本来源于对生活的长期观察,在我的观点里,几乎不存在上帝视角一般,随手就会冒出创意。情感共鸣有一个反义词“关我x事”,粗鲁但直白。鲁迅先生都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所以最重要的,如果希望能引发情感共鸣,那策展人的观点和情感必须是真实的,这是一切触发共鸣的唯一基础。
剩下的就是技术环节的事了,比如有边界感的空间,鲜明的视觉形象会帮上大忙。选择是否进入展厅,就能够筛选出一批有意向的观众。进入展览后,所有的内容及细节都需要尽可能为主题、为情感服务,才能营造沉浸式的体验环境。
重新发电-2020
Q5: 您对光的未来有何期待和愿景?
科技进步如此让人惊叹,我想智能光源可以作为某种艺术介质进行虚拟事物或空间的创作,也非常期待能与优秀的品牌方及技术团队合作更多的优质项目,以光和情感为媒介,发掘和传递关于美和生活的更多角落和维度。
随处博物馆-2022
5月25日-28日,期待你加入这场关于光的盛宴。
(扫描上方二维码登记,可立减门票200元)